欢迎来到电脑知识学习网,专业的电脑知识大全学习平台!

手机版

sm3255aa量产工具-()

视频教程 发布时间:2022-12-24 07:36:12
sm3255aa量产工具 () 1、我国5G应用场景以ToB为主,ToC端协同发展?

1.1、5G实现全球基本覆盖,我国运营商5G套餐数超4亿

5G实现全球基本覆盖,进一步推广靠应用。据GSA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2月8日,在全球61个国家/地区中有144个运营商推出了商用5G网络,其中韩国5G于2019年4月商用,我国5G商用时间为2019年6月6日,全球大部分主要国家都已完成 5G 商用。

我国5G商用规模全球最大,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已经建设5G基站达71.8万站,覆盖全国340个主要城市。

截至2021年4月,中国移动5G套餐数量首次超过2亿,三大运营商5G套餐户数首破4亿。

自从我国5G商用以来,我国三大运营商5电脑 G用户及套餐数呈现持续增长状态,其中中国移动保持领先态势,2020年9月5G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2021年4月首破4亿;中国联通自2020年12月首次披露5G用户数以来,用户数亦呈现上升态势,2021年4月中国联通5G用户数达0.9856亿;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数与2021年2月首破1亿,2021年4月5G用户数达1.18亿。

整体方面,三大运营商5G总数于2021年4月首破4亿,我国5G普及速度持续增长。

5G 可以面向个人用户和面向垂直行业客户提供基础和增强能力。

5G 能力分为 三种:5G 内生能力、5G 融合能力和 5G 行业应用通用能力。5G 内生能力、融合能 力、行业应用通用能力层层递进,不断扩展,共同形成 5G+能力体系,更好地赋能于 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娱乐、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千行 百业,为真正实现“5G 改变社会”的美好愿景奠定坚实基础。

电脑

1.2、 我国5G应用以ToB端为主,ToC 端消费者升级意愿全球最高

目前我国 5G 应用以 ToB 端为主。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观察趋势及数据显示,我们认为 5G 网络的发展遵循传统规律“3 阶段”发展,2020-2024年为规模建设期, 2024 年 ToC 预计将覆盖全部城市、县区;ToB 重点企业行业虚拟专网预计将达到 3000 张以上;2025-2028 年为完善期,ToC 网络预计将实现全面广域覆盖+深度覆盖,ToB网络规模发展,5G行业虚拟专网预计将达到 8000 张以上;2029 年左右网络替换期,新一代系统替换,6G开始引入,应用方面呈现阶段性推进特征。

消费类应用逐渐成熟,创新应用发展,新型娱乐和游戏成为关注重点,2025 年 ToC 商业应用预计将达到 1000 个以上,预计 2025 年 ToB 商业应用可达 2000 个以上。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 5G 流量 80%集中于专网通信领域,20%分布于 ToC 端流量包。

我国 5G ToC 端消费者升级意愿较强。

根据 GSMA 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1月,全球消费者升级 5G 意愿提升最高的区域为欧洲(+10ppt),其次为亚洲(+8ppt),其中我国消费者升级 5G 意愿最强,2020 年升级 5G 意愿达 62%(+12ppt),其次为韩国(53%,+1ppt),表明我国 ToC 端消费者对 5G 升级意愿较强,5G建设及5G应用的发展取得良好进展。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在视频、社交、游戏三大领域,5G用户人均使用时长高于 4G 用户,视频和社交 5G 用户人均使用时长分别达3255分钟、3186分钟,较4G用户增长超16%。

5G 手机出货量方面,根据中国移动及 Gartner 预测,预计 2021 年我国手机销量达将达 3.5 亿,其中 4G 手机规模约为 7000 万,5G 手机 2.8 亿,占比约 80%;5G 连 接数方面,根据 GSMA 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1 年,我国 5G 连接数将达到 3.92 亿。

2、 5G 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整体应用空间广阔 ?

目前我国 5G 应用可分为三方面,分别为企业端、个人端及民生端,其中企业(生产制造)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个人端(人民生活)应用包括超高清视频、VR、无人驾驶、远程诊断手术;社会端(环境治理)应用包括智慧水务、智慧园林等。

细化方面,5G行业应用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分为五类,分别为通用应用、工业应用、能源应用、交通应用以及建筑应用,其中在通用场景下,5G利用其高带宽、广连接的特点解决了此前直播清晰度低、远程援助指导困难等行业痛点;工业应用场景下,5G 广连接功能也解决了传统行业无法安全生产,人员需求大以及通信需求延迟等痛点。

发展前景方面,政策变动可能影响5G应用普及,同时由于我国5G建设领先,5G应用场景不断探索开拓,市场空间仍存在难以预测的问题,同时各种应用场景下跨界难度较高,建设成本及规模复制成本仍存在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2.1、5G应用在通用场景下的应用较广泛

2.1.1、5G+高清视频实现多场景布局

因为5G eMBB的特性,我们认为5G用户体验将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5G时代视频内容会更沉浸、更清晰。

5G使各行各业与高清视频技术的结合将给人们带来与世界更快捷的连接方式和沉浸式体验及新型工作方式。

5G技术主要应用于超高清视频的采集、传输、分发、播放的端到端网络保障,有效弥补现有带宽不足及专线成本过高的现状,同时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可以为制播传输和用户观看提供有效的QOE保障,提升用户体验。

5G+高清视频目前应用较多。举例来看,春晚深圳分会场4K超清画面实时传送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演播室;同济医院远程专家在5G远程网络的基础上,远程对基层医生进行超声诊断操作指导;中国移动助力阳煤集团新元公司在地下534米完成全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的开通和优化,这也是目前全球最深的地下5G网络。

当前,视频技术正经历从高清向超高清(UHD,UltraHighDefinition)的演进。更高清、更流畅、更真实、更鲜艳、更精准的高清视频体验将对视听产业有较大的推进作用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5G 网络对于 4K 乃至 8K 超清视频有着良好的承载能力。基于 5G 网络的超清视频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大型赛事直播、大型演出直播、重要事件直播等,结合 5G 切片网络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为超高清视频娱乐体验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2.1.2、 G+扩展现实技术(XR)亟需行业融合应用带动

XR 即扩展现实,全称为 Extended Reality,是指包含了VR(虚拟现实)、AR(增 强现实)、MR(混合现实)、HR(全息现实)等多种视频呈现和交互方式的总称。扩展现实分为多个层次,可以从通过有限传感器输入的虚拟世界到完全沉浸式的虚拟 世界,也可以从通过辅助设备叠加得到的混合世界到可以完全裸眼感知的混合世界, 扩展现实技术使真实世界的物理对象和虚拟世界的数字对象得以共存并相互作用,最终实现较成功的融合效果。

目前 5G+XR 虽然应用场景较多,但是仍存在一些待完善的方面,如设备技术待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环节成本高等:

GPU+云 VR 平台成本高、云渲染及时延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全球 70%的 GPU被 Nvida 垄断,硬件设备和云渲染业务部署成本高,很难实现商业闭环,业务费用高昂难以规模推广。云渲染及流化时延大小非常影响云 XR 画面质量,就业界测试情况,时延控制在 30~50ms 之间为可接受范围,30ms 以内为最佳体验范围,但是目前就 5G 网络先天低时延特点、MEC 边缘部署等方式降低时延外,还需进一步从渲染、快速编解码、传输并行等方面技术突破,降低云渲染及流化时延。

软硬件标准不统一,碎片化严重:各厂家均在发展独立封闭的自有生态,无法实现应用、平台、硬件三者间的互通,消费者因此被设备、内容、系统被严格限制,各自独立。同时也增加了开发者难度,同一款应用需要不同 SDK 去适配不同硬件,XR生态碎片化严重影响了 XR 生态的发展,也不利于产业对 5G+XR 的统一运营和推广。

我们认为如果需进一步依托 5G 优势,加强 XR 在各行业融合应用,发掘“杀手级”应用:XR 近年来高速发展,依托 5G 优良性能和政策红利,行业参与方积极部署发掘新产品、新机遇。但是技术、产业链及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导致,还未出现标准化的杀手级应用,能够借助新兴科技优势进一步推动 5G+XR 的发展,所以还需行业间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新道路、新模式。

2.1.3、5G+云端机器人系统架构完善

目前正迈向云-边-端融合的机器人4.0时代:根据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携生态伙伴共同发布的《机器人4.0》白皮书,其中把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代,分别称之为机器人1.0(电气时代)、机器人2.0(数字时代)、机器人3.0(智能时代)、机器人4.0(智慧时代),目前,我们正处于机器人4.0时代。

云端机器人是指通过扩展的云端计算能力来提供智能机器人所需的计算能力。

实现和云端大脑的无缝连接,是使用无线 5G 通信网络和全网高速骨干网络提供云端计算所需的信息交互,除此之外,云端机器人还需包括机器视觉系统、对话系统、运动智能和极限现实系统等,用于实现本地/异地协同工作、智慧化服务等。

我们认为云端机器人的发展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快速发展关键技术,涌现关键应用场景。

近年来云端机器人感知能力明显提升,可以通过视觉进行人脸识别,做语音交互。但是要真正替代人类的劳动,还有很多关键的技术进行快速发展;降低成本价格,形成市场规模。虽然传感器和硬件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但是云端机器人的价格依然很高,不能被广泛的市场用户接受,没有形成市场规模。

隐私、安全和数据保护问题亟待解决,物理安全和用户的数据安全问题仍然凸显。机器人会不断收集用户的图像、语音、行动数据和决策,这些数据有的在本地处理,有的在云端处理,企业和个人对这些数据的安全抱有疑虑。

2.1.4、5G+网联无人机需求持续向好

无人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AerialVehicle)的简称,是利用无线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能够支持诸多领域的解决方案。5G 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 10Gbps 以上的带宽、毫秒级时延、超高密度连接,实现网络性能的跃升。

5G 通信模组成熟,结合 MEC 技术应用,使得无人机飞控、高清图像、视频等信息传输成为可能。同时利用 5G 高速移动切换的特性,无人机在相邻基站快速切换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从而能够有效扩大巡视范围,提升巡线效率。

无人机与无线通信领域融合的需求和趋势也是当前的行业热点,无人机 5G 应用的产业生态从无人机应用场景、通信需求、终端通信能力、无线技术等方面也不断成熟。实现实名认证、实时联网接入无人机云系统,无人机飞行动态实时监控,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监管、安全、控制等关键性难题。

5G 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能够有效满足行业无人机的高清图传、精细定位、实时控制等需求,加速无人机在安防、物流、植保、测绘等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借助 5G 与无人机构建一个完整的“无人机网联天空”,为实现这一目标,行业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网联化,全联接网络承载无人机和 MBB 用户,推进无人机连入蜂商业模式上,面向终端用户,可提供付费高质量的超高清内容展现;面向需要直播拍摄公司,可根据直播公司的拍摄制作方案端到端定制化独享网络切片。

第二阶段:实时化,局域性无人机全联接,结合 5G 网络增强移动宽带、低时延、大带宽等特性,进行区域性无人机全联接场景研究,包括高清视频的传输、大数据实时回传等技术落地,涵盖巡检、救援、测绘等更专业场景。

第三阶段:智能化,结合 5G 网络、AI 技术、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无人机自主作业,实现 24 小时无间断作业,彻底释放人工劳动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2、 5G在工业场景下的发展包括汽车、轨交、航空、机械、冶金等领域

政策支持 5G+工业行业应用发展:2020 年 5 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公告《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建设指南(试行)》《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冶炼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试行)》,推进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引导露天/地下矿山无人驾驶、远程协作、移动装备的互联互通等“5G+工业互联 网”融合应用。

2020年政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 5G 应用”, 2021 年 6 月 11 日,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能源领域 5G 应用实施方案》,促 进 5G 工业行业应用发展,中央政策对行业应用的支持将更进一步激发“5G+工业互 联网”发展内生动力。

2.2.1、5G+钢铁行业应用解决钢铁行业痛点

近几年来,中国钢铁行业一直存在“去产能之痛”、“安全生产之痛”、“设备管理之痛”、“网络不同之痛”等问题与挑战。

面向钢铁行业 5G 运营商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中国移动认为,其可以通过 1 张行业专网+1 个基础平台+4 个应用场景,联合行业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其中,1 张行业专网指 5G 行业专网,钢铁企业可以通过 5G 行业专网覆盖园区中各分厂,实现数据不出厂、大带宽低时延及海量链接;1 个基础平台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使得钢厂综合管控及数字化运维。

在场景方面:5G高清视频监控、5G融合通信、5GAR远程装配为无线替换有线板块;5G+AI钢材表面缺陷检测、5G无人天车、5G+AI智能配煤为机器替人板块;5G设备点检与监测、5G智慧照明、5G高精度定位、5G无人库房连接未连接板块。

在核心技术方面:设备连接与数据融合、现场级网络与5G广域网衔接、工业互平台整合数据与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是实现数字孪生钢厂的重要技术支撑。

2019 年 12 月,中国移动与辽宁鞍钢签订5G工业云项目框架协议,在5G+工业机器视觉带钢质检,机器视觉皮带通廊安全监控,电机全生命周期管控等领域落地合作,助力辽宁鞍钢集团自动化生产。

工业机器视觉带钢质检可以通过生产线智能工业相机+MEC 边缘计算服务器,MEC 将用户面数据流分流至鞍钢私有云平台;信令流通过 MEC 连接 SA 核心网。

通过多条产线共享缺陷库,提升检出率和识别率;机器视觉皮带通廊安全监控环节中,视频监控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结合,通过视觉分析给出控制建议,实现整体自动化,保障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此应用可扩大推广至所有针对安全生产有需求的工业企业;电机全生命周期管控中,通过5G网络传输采集数据,同时通过新建MEC,实现数据分流,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工程师站。工程师站将数据处理后上传云平台,分析采集的数据,输出设备评估和故障预测。

2.2.2、5G+船舶制造行业应用解决船舶分段车间及船坞区域中的痛点问题

船舶制造行业主要痛点集中于船舶分段车间以及船坞区域。

船舶制造是典型的离散型生产,由于船舶建造空间尺度大、物理尺寸差异大、作业环境相对恶劣、单件小批量、中间产品种类非标件数量多、工艺流程复杂,以提升造船质量、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关键环节智能化改造为切入点,针对船舶制造过程中的焊接等脏险难与简单重复的作业过程,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提出特殊要求。

针对船舶分段车间中钢材预处理、板材切割、组立装焊等关键环节中存在设备离散分布连接难、生产信息不透明、中间产品状态跟踪难的问题,中国移动构建了 5G 应用验证平台,满足船舶内场作业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针对船舶建造外场资源监控难度大、作业安全风险高、能源管线监控不够精准等问题,中国移动构建了基于 5G 的船坞作业应用验证平台,达到船坞资源实时精准监控、作业安全风险可控、能源管线故障减少的目标。

2.2.3、5G+水泥制造行业应用逐步发展

近年来,水泥制造行业一直存在移动终端无法有线连接、Wifi 网络性能无法满足需求等痛点。

设备监控是水泥行业 5G 典型应用案例。通过部署高清摄像头以及 5G 工业模组,利用 5G 网络加快设备状态数据采集和回传速度,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和视频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台,应用机器学习视觉分析算法进行分析,确保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以及投料口堵塞情况快速上报和及时预警,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利用 5G+数据中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过程视觉分析、数据采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危险区域巡检和 AR 远程维护等,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为的安全隐患,打造生态智能化水泥制造企业,推动 5G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的商用步伐。

2.2.4、运营商可以给5G+航空制造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自 2000 年以来,经历二十年航空制造发展历程,中国航空制造在设计、制造、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进程与国外航空制造业相比,依然存在三大问题、两点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保障航空制造业高效、安全、智能等方面的需求。

面向航空行业 5G 运营商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通过 1 张行业专网+1 个基础平台+3 类应用场景,联合行业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其中,1 个基础平台以及 1 张行业专网同船舶制造行业应用类似,皆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及 5G 行业专网平台。

5G 的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给航空制造带来新的契机,能有效提升航空制造的生产效率、生产安全、生产智能。

我们认为在“精益”方面,已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工厂正在推动航空工业实现更低成本更高质量的生产交付;在“敏捷”方面,集成供应链和柔性保障体系正在赋予航空工业应对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在“安全可靠”方面,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构建飞机的数字孪生体成为可能,完备、实时、可追溯的数据保障飞机制造和运行的安全可靠;在“人机融合”方面,智能系统的广泛应用延展人的认知过程,替代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并显著提升脑力劳动效率。

行业应用方面,2018年,中国航发商发与上海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协助中国航发商发申报《基于 5G 的商用航空发动机试验过程创新应用》,在商发制造落地 3 个应用场景,助力商发智能工厂建设:

(1)基于 5G 技术的航空发动机试验过程远程监控:

借助 5G 技术,解决现场空间受限布线难的问题,实现高清视频的实时传送;在发动机试车过程中,通过规划机器人的巡检路线近距离、多角度地监控车间内的试验情况,降低人工检查时作业人员暴露在高温、高噪声环境下的人员防护风险,提升试车试验过程的可视化水平。利用机器视觉算法辅助人工实现智能识别和提高预警准确性。

(2)基于 5G 技术的航空发动机试验过程可视化及远程指导:

基于 5G 技术,针对航空发动机装配环节,应用 AR 技术,实现增强现实场景下大部件智能装配平台的功能演示与教学培训,方便业务展示及相关工作人员学习理解整个过程;在试车间现场操作人员无法独立排除故障时,可与研发专家进行远程协作,通过 AR 眼镜实时传输现场视频并标记,方便现场操作人员与研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提升试车过程的效率。

(3)商用航空发动机材料力学实验室无线高速传输:

基于高清视频监控与 5G 传输技术,实现对实验室环境的实时监控并对实验设备屏幕进行远程呈现;对各类实验设备屏幕显示的参数进行 OCR 识别,并对参数异常情况进行告警;基于机器视觉智能识别及检测,可实时观测实验设备运行状态,对非操作性停机进行告警;结合 OCR 识别,生成结构化数据并归档,实现实验全过程动态记录。

?

2.3、5G+能源行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力、石油石化及煤矿等领域

5G技术以其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高安全等特性在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具备较广阔的应用空间。5G+能源场景主要包括电力、石油石化与煤矿等各个重点领域。政府对5G+能源行业的应用支持力度较大,2020年9月23日,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要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生产,实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试点示范。

四部委还在《意见》中对增强资金保障能力、优化投资服务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政策指导。5G、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迎政策利好。

2.3.1、运营商提供5G+矿山行业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矿山生产环境恶劣,工作场所偏远、艰苦业方式枯燥,存在招工难、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一系列生产问题;在网络部署方面,当前井下通信系统设备多、维护难、易折损,难以满足稳定可靠传输和统一管理需求。

?中国移动面向矿山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通过1张行业专网+1个基础平台+4个应用场景,联合行业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其中基础平台为中国移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通信连接管理、设备管理、运营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为行业客户实现综合管控、数字化运维提供使能。

矿山新型基础设施:为矿山打造尊享5G专网,覆盖露天井下两大场景,包括露天移动专网,井下融合专网,实现多网融合、超大带宽、超低时延、海量接连。

2.3.2、5G+矿山行业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

近年来,5G 技术以其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高安全等特性,在能源领域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电力、石油石化与煤矿等各个重点领域。

2.3.3、5G+电力行业应用主要集中于四个领域

5G 网络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其网络切片、能力开放两大创新功能的应用,改变传统电力业务运营模式,承载电力行业更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应用案例方面,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近年来高度重视 5G 技术研究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所属亭子口水电站是国家完善长江防洪体系六大重点工程之一,一直以来,亭子口大坝的水下检修主要依靠人力,需经过搭建围堰、抽消力池水、淤积物清理等工序,工期长、费用高。

2019年以来,中国大唐亭子口水电站积极推进“5G+智慧电厂”建设,开展了 5G 水下检修机器人研究应用。

应用效果方面:

(1)充分利用 5G 技术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等特性,采用 5G 水下机器人搭载清淤和巡检作业设备,在不排水的条件下,替代人工进行水下作业,实时传输高清图片,通过多传感数据融合,结合巡检数据、监测数据、失稳机理和老化寿命评估,构建基于原位数据的健康诊断体系。

(2)通过对大坝进行智能化检测,在保障水库大坝的长期安全运行的同时,提升了水电站大坝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既保证了人员的人身安全,缩短了巡检工期,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2.4、5G在交通行业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火车、飞机、汽车等领域

5G 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受政府支持,交通部基于创新引领,数据赋能;共建共享,融合发展;防范风险,保障安全;勇于探索,试点先行的基本原则,印发了《数 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中指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数字化采集体系和网络化传输体系基本形成。

交通运输成为北斗导航的民用主行业,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公网和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实现行业应用。

2.4.1、5G+飞机上应用补充现有通信技术的不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航空出行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广泛选择。相比传统的出行方式,飞机具有飞行速度快、飞行位置高等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了传统无线通信方式无法覆盖飞机乘客,造成乘客无法接入网络。

后随着卫星通信的发展,远途航行用户可以通过机上 WIFI 接入网络,但网络速率和带宽依然无法保障,导致用户体验差,可用程度低。

我们认为,其主要痛点集中于:机载前后舱数据传输需求急迫且量大;国内民航客机联网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卫星较长时间内无法满足飞机大规模上网需求。

目前机载通信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卫星及 ATG 通信两种,其中卫星通信利用卫星作为通信中继,实现飞机-卫星-地面网络的网络通信,通信距离长、频谱效率低,因时延大、带宽窄、成本高,多用于飞机与地面的小流量数据和语音通信;ATG 机载通信利用移动蜂窝技术,沿航线建设对空覆盖基站,实现飞机-地面网络的直接通信,通信距离短、频谱效率高,时延小、带宽大、成本低,可用于飞机与地面大带宽的视频等业务数据传输。

为补充现有通信技术的不足,5GATG 利用移动蜂窝技术,沿航线建设对空覆盖基站,实现飞机-地面网络的直接通信,通信距离短、频谱效率高,时延小、带宽大、 成本低,可用于飞机与地面大带宽的视频等业务数据传输。

2.4.2、5G+高铁上应用解决行业痛点

高铁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的名片及代表。根据中国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中国高速铁路是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千米(含预留)以上,车厢密闭程度高,由于其速度快、密封性好的特点会导致无线网络连接困难,经常性断线等问题,较大影响了公网用户的上网体验。

我们认为目前的高铁网络具备全国高铁线路覆盖广,设备运维调度数据传输量大;高铁上无法满足乘客长时间稳定的上网需求这两点的痛点亟待解决,根据中国移动5G 在高铁上的部署方案,其5G网络现有最典型的组网方案为微放方案,其原理是由回传天线和车载微放主机组成的车载中继设备。

其中回传天线布放在车厢外部,车厢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进行微放器直连或者部署车内无源分布系统。可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和多个工作频率。由此克服了车厢损耗,可以提升车内信号覆盖质量,并拉大沿线宏站站间距一倍以上。

2.4.3、5G+车联网中的应用可实现人、车、路、云之间全方位连接

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交通事故、道路拥堵和污染排放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系统作为城市正常运行的保障,存在交通事故高发、交通效率低、能源消耗大、交通管理智能化手段低等问题。

面向交通行业5G运营商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云-管-端的车联网架构体系,实现人、车、路、云之间全方位连接,及交通系统升级及智能化管理,达到全面提升出行品质,提高交通效率的效果。

车联网可实现人、车、路、云之间全方位连接,5G技术的商用和发展可为车联网提供更为强大的数据传输支撑;车联网可用于为车辆和行人提供安全信息提醒,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对车辆的路径优化及引导可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车联网可将交通基础设施、传感设施和车辆采集的数据融合汇聚,实现交通系统升级及智能化管理。

2020年,中国移动产业研究院与东风日产共同打造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东风 Sharing-VAN,首批Sharing-VAN已应用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国家海洋实验室,在智能园区进行载人摆渡、运送物品等运营活动。

安全性方面,在紧急情况下,可由自动驾驶状态切换至远程驾驶状态,后台可以通过远程驾驶模式接管车辆。当车辆切换至远程驾驶模式,5G网络可及时将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上传给后台,后台根据实时的环境信息作出驾驶行为决策。

5G网络以低时延将驾驶指令下发给车辆。从后台下发至车辆的驾驶指令时延只有5-6 毫秒,可与控制中心的指令几乎同步,有效保障了行驶车辆及周围行人的安全性。

2.5、5G在建筑场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建筑、物业、安保、维护四方面

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赋能行业发展的作用已经凸显,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备较大潜力。5G在建筑领域包含建筑、物业、安保、维护等各个方面。

2.5.1、5G+智慧工地实现建筑行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同时兼顾施工方与监管单位的双向诉求,是工地创新管理的高效方案,也是建筑行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是利用互联网,从施工现场源头抓起,最大程度收集人员、安全、环境等数据,依托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实现安全、环境、人员等各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建筑工地的管理水平。

“智慧工地”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融入施工精细化管控,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实现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创新。智慧工地中,5G技术可应用于视频监控、人员定位、远程施工、吊钩可视化、升降机监控、扬尘噪声检测、车辆识别等方面。

2.5.2、5G+智慧安防可以实现系统级别对接

华润无锡微电子智慧云平台和华润置地瑞云系统进行系统级对接,传递传感器实时状态包括相关设备的预警上报、通讯故障上报、电量欠压上报等。通过运营管理平台设定的阈值对需要处理的事件生成工单和消息推送至处理人。

2.5.3、5G+智慧楼宇实现全方位集成

智慧楼宇致力于打造集安全性、便利性、高效性、舒适性、可靠性、适应性等六大特性于一体的楼宇系统,它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的进行全方位集成。

中国移动的智慧楼宇项目认为,智慧楼宇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达到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的目的,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简而言之,智慧楼宇具体表现为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当前智慧楼宇行业发展不充分,中国移动认为其还存在以下几个痛点:

运营商智慧楼宇具备四大典型的应用场景,分别为楼宇设备智能互联、楼宇设备可视化平台、能耗优化以及智能停车平台,有效解决楼宇内相关问题。

3、 韩国5G应用:ToC端、ToB端协同发展,2021年目标为广覆盖 ?

3.1、韩国5G全球最先商用,2021年划拨专网频段预计实现广覆盖

韩国是世界上5G最先商用的国家,2019年4月韩国5G(NSA)组网正式商用,ToC 端的AR/VR和高清视频等消费应用是其运营商开发的重点。

根据2020年12月韩联社报道,SKT把目前负责核心技术研发的组织改编成为以AI 为中心的机构,同样负责技术研发的 T3K 组织今后将专注于研究以深度学习技术为基础的对话型 AI、AI 加速器、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技术云服务等四项产品服务。

LGU+把智能保健、安全保卫、教育、广告、文化内容、网络数据等业务部门合并组建了新事业推进部。为挖掘 5G 事业与韩政府推进的“数字新政”相衔接的市场机会,新设专业部门致力于推动 BToB 事业。取消消费者事业部门内移动通讯和家庭通讯的界限划分,重组为媒体内容事业团。

KT 也计划改编设立以 AI、大数据、云服务(AI,BigData,Cloud)为重心的新事业部,邀请科研机构共同组成 AI 支援组和云服务支援组,并提出了到2025年非通信事业销售额要过半的目标。

自 2019 年 4 月商用以来,韩国 5G 市场持续增长,至 2021 年 4 月已占韩国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21.25%。

根据韩国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部数据,截至 2021 年 4 月底,韩国 5G 用户量为 1514.73 万,为该国移动用户总数的 21.25%。

韩国文化内容产业较发达,本地内容生产市场为 5G 开发了专属内容,根据 2019 年数据显示,韩国无限流量套餐的用户在 4G 和 5G 数据使用量上的差距较小,5G无限流量套餐的数据使用量为35.5GB/月,而 4G 无限流量套餐的数据使用量为28.3GB。

从4G和5G流量分布看,前10%的5G用户产生的流量占5G整体流量的43%,而前10%的4G用户产生的流量占4G整体流量的58%。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信息通信技术部2021年1月26日表示,2021年将投资1655亿韩元(1.5亿美元)用于开发融合5G的新业务技术,如无人驾驶汽车和虚拟现实(VR)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韩国对5G网络的使用。

自 2019 年 4 月商用 5G 网络以来,韩国本土 5G 用户数呈现了迅速增长,并于 2020 年 11 月实现用户数超 1000 万,但是 5G 网络的大部分业务应用仍在测试当中。

韩国信息通信技术部表示,计划通过投资 884 亿韩元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基础设施以及 450 亿韩元用于 VR 和 AR 服务来加快 5G 应用服务发展。

剩余的资金将用于为智能工厂、智慧城市和数字医疗服务开发相关 5G 技术。韩国将 5G 视为其数字化 NewDeal 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目标是到 2025 年通过投资 58.2 万亿韩元,创造 90 万个工作岗位。

韩国政府2020年12月公布计划称,将在2025年前投入160万亿韩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推动经济转型。

韩国将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培养10万名人工智能和软件领域专业人才,并面向全体国民开展人工智能素质教育。

到2025年,政府计划开拓规模43万亿韩元的数据市场,创造90多万个工作岗位,并完成所有公共部门系统的云计算改造。

截至2020年12月23日已有5700多个企业和机构表示,希望参与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建设。韩国产业银行也将出资3500亿韩元设立数字物流基金,主要用于投资智能物流中心和物流技术创新企业。

3.2、韩国三大运营商在ToC端主要发力大视频行业及AR/VR

在 5G 个人消费领域,韩国三大运营商结合本国在文化、娱乐和体育上的优势,依托超高清视频、VR/AR 等看 iiiiii 哦 i 大流量的使用场景,针对VR/AR、视频直播、云游戏、流媒体推出较丰富的 5G 内容和应用服务。

如 LGU+推出“U+职业棒球/高尔夫/IdolLive”等超高清直播、“U+AR”等服务,SK 电讯推出 VR/AR 电竞直播、虚拟社交、流媒体和云游戏等服务。

在“杀手级”新应用尚未涌现的情况下,根据《5G融合应用发展白皮书(2020)》数据显示,韩国三大运营商依靠高清视频、AR/VR 等业务,商用仅半年就实现了数据流量 3 倍增长,在商用一周年时 5G 用户总数超 500 万,渗透率超11%,营业收入平均增长超 5%。

3.2.1、SKT 积极布局 ToC 端,内容同技术并举

SKT 公司与韩国电视台合资设立 OOT 平台 Wavve;同韩国三大娱乐公司共同设立音源平台 FLO;同 KAKAO 公司交换股份,利用其文化内容进行推广。

影视方面,2019 年 SK 电讯与韩国三大电视台合资,将旗下的 OTT 平台 Oksusu 以及三大电视台下的 OTT 频道 POOQ 整合设立新的 OTT 平台 Wavve 并设立了在 2023 年实现付费用户 500 万人,营业利润 600 亿韩元(约 3.6 亿人民币)的经营目标;

音乐演艺方面,SKT 通过与韩国三大娱乐公司 SM、JYP、Bighit 合作再次进军音乐流媒体领域,共同建立了音源平台 FLO。平台于 2018 年 12 月上线;

互联网公司合作方面,2019 年 10 月,SK 电讯与 KAKAO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时交换 3000 亿韩元规模的股份,通过换股 SK 电讯将持有 KAKAO 公司 2.5%的股份,而 KAKAO 则将持有 SK 电讯 1.6%的股份。

SKT 公司“5G+战略”为直播、云游戏及 VR。

根据 SKT 官网数据显示,SKT 用户 68%的用户年龄都在 20-40 岁之间,5G 使用用途以消费游戏,媒体等超高画质或大容量内容为主。文化产业同 5G 的结合是 5G 主要发展的重要场景。

直播技术上,SKT 与韩国 MCN 协会签约为个人自媒体提供直播技术支持,同时也利用 5G 技术为体育赛事的转播提供技术支持;

云游戏方面,2019 年 10 月起,SKT 在部分门店设立云游戏展示台,供入店顾客体验微软的“ProjectXCloud”。2020 年年初 SK 电讯宣布与微软的合作进一步加深,除了为顾客提供微软“ProjectXCloud”的体验服务外,合作进一步加深至游戏开发领域;

VR 方面,2020 年 1 月 SK 电讯公布对 VR 业务的发展战略计划,这其中包含了 5GVR 服务“虚拟世界”等项目,与 Facebook 合作发布韩国本土版的 Oculus,同时借助与 KAKAO 签订合约在 VR 设备内提供 KAKAO 的内容。

3.2.2、KT、LGU+公司ToC端应用集中于AR/VR等,LGU+上线中低价5G套餐

LGU+同 KT 合作进行面向 ToC 端的 AR/VR 内容及技术开发。

2020 年 8 月,韩国电信公司 KT 与 LGU+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打造 5GVR 市场,以提升本土 市场竞争力。这两家公司已在各自平台上共享 50 至 100 部与体育、休闲及健康相关 的 VR 内容。

LG 一直专注于组建基于 5G 网络的 VR 内容平台,该平台拥有 2000 多部高质量 VR 内容,包括自己开发的电影、表演、体育、游戏及漫画。LG 副董事长表示,LG 将在未来五年内斥资 22 亿美元投入 5GVR 内容建设,以增强其平台竞争力。

而KT则于2019年在首席执行官KooHyun-mo的领导下推出了VR平台SuperVR,目前该平台拥有 1 万多个 VR 内容,涉及游戏、偶像粉丝会议、体育、教育、瑜伽、旅游、房地产、就业面试模拟和医疗保健。

LG 公司覆盖较广,优良的渠道能力使得应用开拓相对容易。

根据 GlboalData 数据显示,韩国电信运营商 LGU+公司在首尔的 5G 覆盖率超过 90%,广覆盖带来的强渠道开拓能力使得 LGU+的音视频平台更容易在一线城市普及,故 LGU+Golf、明星等应用发展较好。

LGU+在消费者业务中具有五大分支:U+职业棒球、U+高尔夫、U+偶像直播、 U+AR 及 U+VR。

前两个应用均提供赛事直播和精彩回放,用户可选择从高尔夫球场或棒球场的各个位置观看场内动态,还能在电视上播放赛事视频;支持多屏播放和实时图形叠置“AR 立体转播”,能够展示球的飞行轨迹和选手数据统计。

通过在某个点(棒球场的本垒板或高尔夫发球台)周围设置多台摄像机,LGU+与转播合作伙伴共同呈现与实时自由视角视频相同的观赛体验,用户可自由调整球员周围的视角。

U+偶像直播:该业务提供著名韩流偶像团体演出的视频直播和录播,提供的是传统 2D 视频,用户可以选择多个视角,通过简单的界面操作就能选择同时观看不同视角或不同艺人,还可在不同视角和艺人之间实时切换。

U+AR:该应用提供一系列的 AR 内容,用户通过手机能看到某个韩流明星或瑜伽教练的真人全息影像在用户所处空间里活动。

U+VR:LGU+的 VR 视频应用内容丰富,包含众多独家视频、纪录片、自然、喜剧和“明星约会”等各类内容。其中,虚拟约会通过 U+VR 应用中的一些独家视频,用户就能和他们最喜爱的明星进行虚拟约会。用户还可以在智能手机屏幕上通过“魔窗”观看 360°画面的 2DVR 内容。

韩国 inews2021 年 1 月 27 日报道,LGU+推出韩国最低价 5G 套餐“5GDirect”, 其特点是取消了融合业务、约定条件等附加服务,并仅能在 LGU+的在线商城 U+Shop 中购买。

此套餐价格降低了 30%以上,包含中低价格两档,“5GDirect37.5”提供 12GB 的 5G 数据(套餐外流量限速 1Mbps),每月 37000 韩元(约合人民币 211 元); “5GDirect51”包括 150GB 的 5G 数据(套餐外流量限速 1Mbps),每月 51,000 韩元(约合人民币 291 元),此外还提供 10GB 的附加数据。

4、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球经济及 5G 电脑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影响带来行业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国内外 5G 进程的快速推进,进而影响部分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

国内 5G 商用未及预期。

国内 5G 商用未及预期,运营商 5G 推进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不排除 5G 基站产品部分不成熟导致 5G 相关产业链发展滞后,对 5G 商用进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 5G 推进进度不达预期。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开源证券 赵良毕 戴晶晶

更多相关行业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或点击下方链接:


电脑
责任编辑:电脑知识学习网

视频教程